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范畴是社会,而不是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无论是从理论看还是从应用看,社会学都应该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社会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应当为我们的社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良好的借鉴。
社会学关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理论很多,比如社会技术论,如结构功能论,社会调适论等。结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冲突的多发期和凸显期的这样一个现状,我认为,了解社会学中的社会冲突理论,可能会更有利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在实践层面的操作。
社会冲突理论是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结构功能主义能更好的解释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现象。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冲突不仅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它还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
冲突理论中比较有名的社会学家之一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认为,产生冲突的原因有:现存不平等系统中被统治者对现存稀缺资源分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疏导不满的渠道不足;被统治者的相对剥夺感与不公正感上升。这些因素存在或满足时,都更有可能引起冲突。
更为重要的是,科塞强调了冲突的正面的、积极的功能。他明确指出在一些情况下,社会冲突具有促进社会整合,防止社会系统僵化,增强社会组织适应能力等“正”功能。社会冲突理论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安全阀理论。冲突理论认为,“安全阀”是一种社会运行的安全机制。安全阀理论强调消除人们的心理紧张、排出内心的不满甚至强烈的敌对情绪。冲突理论强调安全阀机制必须在社会结构当中加以制度化,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使各种社会紧张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最终避免灾难性冲突的出现。如此则不仅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就目前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常常遇见的冲突形式之一的群体性事件来看,可以说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冲突很多。从冲突理论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涉及现实问题,就具有可协调性和可解决性。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要求社会管理者在进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冲突理论的研究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要正视并承认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存在,树立起现代和谐观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冲突理论也告诉人们,冲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社会矛盾冲突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现象。因此和谐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和谐,而不是静态的和谐,不是一潭死水似的和谐。如果我们在实际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忽视社会冲突的存在或压制社会冲突的显现,使得小范围、低烈度的社会冲突不断演化为大范围、高烈度的社会冲突时,社会就会混乱、动荡不堪。
第二,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从科塞关于冲突起因的观点,可以看出,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物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目前,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务必要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缩小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缓解人们对此产生的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冲突产生的根源。
第三,建立各阶层利益博弈平台,完善利益矛盾的表达机制。改革开放过程中,各阶层的利益收入有差距,是现实存在的,也是必要的。在差距保持在一定合理范围的情况下,应建立起各阶层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合法博弈的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在平台上解决,而不是通过群体性事件、通过闹事等方式来解决,使冲突的解决机制有制度上的保证。
第四,完善社会安全阀体系。任何社会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在一些群体之间、一些阶层之间产生矛盾甚至敌对情绪,这种矛盾冲突会对社会形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社会系统的承受能力时,就可能会导致社会系统的瓦解甚至崩溃。因此每个社会都需要建立一种“安全阀”制度。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为群体成员提供情绪宣泄的正常渠道,将平时蓄积对社会、对其他群体、对他人的不满情绪予以宣泄出来,从而起到维护社会良性运行、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