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3日 部门/单位:外语教研部 文:外语教研部 图:- 签发人:张冬

付   英          李   鉴                 

    1(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2(四川省委党校外语教研室, 四川成都,610071)

    摘要: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学生机械性反复操练,教师辛苦批改、评讲却收效甚微。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1)从思想上重视写作训练;2)以思维训练为前提,3)分阶段进行写作训练;4)写作与听、读有机结合;5)模仿与练习相结合;6)在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7)要善于收集资料;8)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讲评。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方法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言就是一种交际工具。近年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在不断的改革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学生的阅读、听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学生的作文、翻译成绩却并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词汇识别、语法结构、听读能力等输入性技能掌握较好,而且相对应的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存在偶然性。相反,作文主要检测学生的输出性技能,需要学生用英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真正的提高,作文分数就会徘徊不前。

    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1. 从思想上重视写作训练。

    大学英语教师们常常抱怨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没有时间对写作专门进行训练。而且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分数相对较难,因此,师生从主观上都较轻视作文训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师生需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能力、逻辑思维等。只有写作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 以思维训练为前提。

    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将写作教学等同于语法教学,让学生了解一套写作的法则,熟悉写作技巧,按照一定的写作套路进行机械性的操练,结果造成学生为写作而写作,倍感枯燥乏味,在写作的道路上苦苦跋涉,却一无所获。写作过程是一种高度的心智活动和严谨的思考形式,因此写作教学应该以思维训练为基础。古人云言由心生,只要找到了写作的思路,自然文思泉涌。思维训练可通过复述短文、写摘要、收集资料、阐述个人观点等方式进行。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识和经验,拓宽思路,能很好地避免写作内容空洞无物,条理混乱。此外,思维训练还包括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注意文章内容的逻辑性,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有效避免作文内容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 分阶段进行写作训练。

    第一阶段(通常为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水平训练。通过复习中学阶段学过的基本语法、基础词汇、常用句型、习惯表达等,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同时注意参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大学阶段需掌握的语法结构(包括基本句型)、词汇表达、功能意念等。训练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口头与笔头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训练过程可先从组词成句开始,造句练习和汉译英是很有效的方式。第二阶段(通常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着重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让学生知道如何连句成段与展开段落。此阶段要注意训练段落结构,概况主题句,主体内容的统一、连贯、过渡等。如何组织材料也是重点训练内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选择课文内容或一些趣味、情节兼备的短小故事让学生用笔复述。可以先要求学生尽可能详细地复述,然后上升到概况性复述。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对信息进行解密、加工和重建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泼的语境中培养语感。第三阶段(通常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主要训练连段成篇。学生要熟悉英语作文的常用四种文体以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篇章的训练要以启迪思维、打开思路、组织材料为前提,主要训练思路清晰、行文切题、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写摘要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训练方式。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用文字表述文章内容或个人观点。写摘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直觉性的把握能力。

    4. 写作与读、听有机结合。

    写作训练一定要与精读、泛读、听力教学相结合,通过写作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积极词汇、习惯表达、常用句型、篇章结构等。常用的听写结合方式包括复述所听内容,然后将所听、所讲内容进行书面表达。阅读与作文的结合可通过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只有当学生的脑子里有了足够的信息储存,写出的文章才能充实、生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理解、分析、归纳与表达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口头或笔头表达思想,及时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运用性技能,而不是停留在主要内容理解上。总之,写作能力绝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和词汇、语法、句型、阅读能力,甚至汉语水平和知识面息息相关,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能力,所以写作教学必须与其他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

    5. 模仿与练习相结合。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往往表现出遣词造句、组段成篇能力较差,学到的单词、短语等仅限于机械背诵,并不注意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阅读仅满足于理解内容,对文中遇到的词汇、惯用法等仅做理解性的掌握,没有真正通过模仿、操练将其转化成运用性知识,结果造成写作时无从下手,只是把一些单词、句子简单堆砌在一起,或干脆一对一直译,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混乱、条理不清,更别提衔接与转承。语言作为一种技能或习惯,其习得依赖于大量的重复训练和模仿,而不仅仅是掌握语法与词汇。因此,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模仿、多操练,培养英语思维和语感,就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英语句子变化多端,主要基于词语的用法和句型的转换,所以只要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句型,丰富的词汇和规范的语法,就能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教材中学到的词汇、语言难点、句子结构等不能只停留于认识、了解,应引导学生多练习,刻意模仿,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操练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新学词汇,可通过结合原句,模仿造句或英汉互译;对课文中学到的段落组织、发展技巧、起承转合等衔接手段,以及修辞方法等,都可通过简写课文、复述课文、仿写课文等进行模仿和反复练习。反复的模仿、记忆、操练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若有神的境界。

    6. 在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绝不可能来自教师的神授,而是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写作教学不能止步于语法、词汇、句子、修辞、技巧的讲解,学生经常性的笔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笔语训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师认真参与写作训练。当写作变成了个体的需求,学生才能真正意到笔随。此外,如果能保持每周一次笔头训练,收效一定显著。

    7. 要善于收集资料。

    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在写作教学的高级阶段最常见的毛病之一就是空洞无物、装腔作势,尤其是在写议论文时。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严谨的思考和丰富的学识。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就急于写作,结果就是文章内容空洞、条理含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练习写作之前,积极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拓宽思路,展开布局,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查资料、找数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严谨的求证作风,还能开阔学生的人生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都是成功的写作所必备的。

    8. 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讲评。

    及时对作文进行批改和讲评,给予学生反馈意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但是大量的笔头训练让批改作业成为难题,全批全改成为繁重的教学负担,而且效果不明显。可通过学生相互修改,教师着重讲评;教师轮流抽改再讲评;学生自改,教师检查再讲评等各种方式进行。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如批改网等自动在线批改服务,及时给出学生作文分数和按句点评的评语,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文后迅速纠正文中存在的错误。当然网络批改必须与教师的选择性批改和典型性评讲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教师英语作文批改的工作效率,又能向学生提供更详尽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多接触英语语言及文化,多模仿名家范文,多动笔操练,及时将阅读、听力中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运用性技能。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阶段计划安排大学英语笔头训练,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对学生的作文要多指导、多讲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参考书目

[J].

 

[J].

 

[J].

 

[J].

 

[J].

 

[J].

 

[J].

 

 
 
 


[1]本文系西华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之一。
[2]作者简介:李鉴(1973—),女,汉,四川宜宾人,省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