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三层”联动 用好正能量——持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大会战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部门/单位:科社教研部 文:李丁 图:- 签发人:杨继荣

    正能量,是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健康生活、探索奋斗、发展进步的凝聚力、牵引力、推动力和爆发力。其本质就是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民族拼搏向上、锐意进取、顽强改革、团结逐梦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简明概括,是党和人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鲜明而重大的特色,在于全面深刻的三层联动和它内在包孕的正能量内涵,以及对于全民参与、各方协同、举国会战的内在要求。这一文化领域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其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于,它为当代中国凝聚正能量、发挥正能量、提升正能量,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实践和规范指南。历史上和当代中国,中华大地素有培育核心价值观和孕育正能量的肥土沃壤,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舍生取义、团结合作、和合包容等等优良美德,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做人之本、立人之基和树人之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丰富深刻的“三层联动”。

    一是思想内涵的三层联动。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由抽象到具体,由共性到个性,由目标到行动,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内在的关联性和规律性。至此,中华民族数千年厚积薄发的道德文化体系,由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实践即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三个层次鲜明、逻辑清晰以及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贯通,而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和思想境界以及实践水平。二是表现形式的三层联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实际上体现了共同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是一种理论化的民族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和共同意志。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实际上是国家层面的价值总纲具化和细化的一般规程,体现出国家意志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言行规范和准则。公民个人的价值实践,是每个社会成员将前两个层面的纲领和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德行和操守。这就是核心价值观从思想理论到政策规范继而到实践操行的演变形式。三个方面体现了理论、政策和具体执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理性体系的三层联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秩序、人民福祉的认知理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必然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关于实现社会秩序理想化状态和个人追求最大化结果相统一的情意理性,体现了社会结构和要素和谐互动的相互制约机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关于各行各业每一位建设者和劳动者对待本职工作的实践理性求,它现实地体现为各方面的具体行动。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由认知而情意再而行动的鲜明特性。四是政治层面的三层联动。国家层面的价值总纲,是执政党以民族和人民共同意志而对于全社会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指引,它总是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挂帅和组织发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以各种各样社会组织和各级各类机关单位为主体,以集体的名义所实施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层面的价值实践,显然是人民群众在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组织和引领下,将党代表人民的意志广泛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这就要求在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促进和协同行动的实践关系。五是人口主体的三层联动。上述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无论在国家体系,还是社会组织,抑或在各个家庭,普遍地表现为老一代掌握方向、中间一代具体执行、少壮一代承接效仿的一般特点。它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践在人口的代际之间,各有特点和特色。六是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三层联动。第一层是思想理论层面的指引和指导,第二层是榜样力量的先进性带动和引领,第三层是行为习惯的实践养成。须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本质在于实践性,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只是它的一般特点。因此,坚持实践贯彻,并塑造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这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层联动”的分析和考察,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严格界定。这里的理解和表述,只是具有相对性和一般性。它的总的指导思想,是要坚持以实践为根本目标的系统性、相融性、贯通性以及民族性。

    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民族大会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明的状况和前途,归根结底取决于物质经济的发展速度、效益以及水平和质量。但一切发展的品质以及现实的价值意义,却根本地决定于思想和精神的因素。这是意识独立性的能动性所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和巨大的,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以及社会乃至全人类,都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它事关人类的前进和进步以及发展的根本方向,最终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和福祉。习近平同志对此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毫无疑问,核心价值观是特定文化的内核、精髓以及灵魂与主脑。确立反映我们民族和人民共同认同并普遍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每个人健康发展。这种作为共同精神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民族普适和普世的价值观,就是民族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最大公约数”。

    显而易见,这种维系共同命运、承载共同本质、体现共同标识、决定共同福祉的核心价值观,理所当然地是一项需要全民族和举国上下共同恪守、合力维护以及切实充分实践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全民族长期坚持思想大交流、行动大会战的世纪战略工程,是一项需要精英科学引领、榜样先进示范、全员积极参与的务实协作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族大会战,最主要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公民层面的价值实践之间的有序传递、相互作用和有统一。为此,它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心灵相知、行动相承、步调相协;需要思想理论、政策规范、实践操行三个方面相互统一、相互贯通、相互作用;需要认知、情意、行动三个环节相互传递、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需要老年、成人、青少年三个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指引、相互借鉴;需要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强化共识、敦勉共进、协调统一;需要思想指导、榜样引领、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为用、相互促进。这样的大会战,就是举国上下一切社会成员都自觉和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要求党和国家、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要求将道德实践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职业性和职务性、行业性和共通性、代表性和一般性有机统一来;要求不断提高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道德实践的同质化水平和一体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实践,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政治性和社会性、突击性和常态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等等有机统一,越来越成为新时代道德实践活动的鲜明特色。通过党和国家的政治统帅、职能部分的组织发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以及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和普通民众的自觉践行,近年来我国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了新的时代潮流和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全民族大会战正在深入地蕴积蓬勃的社会氛围。而每一次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通过积极宣传和有效传播,都被提升和合符规律地转化为一种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拨乱反正的社会正能量。从而以更强劲的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向更大范围扩展和向更高水准提升。

    三、推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发挥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健康生活、探索奋斗、发展进步的凝聚力、牵引力、推动力和爆发力。其本质就是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要概括,是完全的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永远的社会历史价值。24字内涵全面深刻,准确的揭示出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理性。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之所以具有真理性,是因为它们准确而正确地揭示和反映了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客观规律和必然发展趋势,体现和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文明追求和美好向往。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之所以具有无限巨大的正能量,是因为真理本身具有无穷的激励和指导价值。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中到处蕴蓄着文明进步、公平正义、和谐包容、探索创造的正能量。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正能量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正能量的全部动力。这些正能量的全部要素,激发其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价值观的深层认知、热情向往和雷厉风行的切实践行。

    正能量的信度、效度和强度,是制约中华民族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基础的真理性,共同理想和信念以及其它价值观要素的合规律性与广泛适应性,需要通过切实可行又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具体形式和载体,在全社会中加以强化和深化,从而产生膨胀和爆发效应,产生出数学意义上的裂变性动力。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实现全民族会战的充要条件。这就要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经由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在公民个人实际而具体的言行中,通过核心价值观自身的凝聚力、震撼力、推动力和牵引力,最终掷地有声地落实到可感可见的各方面现实之中。这种正能量,为中华民族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所坚守、所追求、所捍卫,自然会造成全民族旨向一致的同步行动和协调行动。

    凝聚和发挥正能量,既要以立为本、狠抓建设,又要拨乱反正、以正压邪,通过真善美对假恶丑的交锋和较量,显示和加强正能量对于歪风邪气的压倒优势。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生活中,道德失范,假恶丑抬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肆虐,坑蒙拐骗、不讲信用、损人利已危害社会,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误党误国误民。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长期以来,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专项严打,成为正义和邪恶较量的主要形式。当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方向和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向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实践及行动,对一切丑陋的东西形成铁壁合围之势,向世界展示出“壮哉中国、美哉中华”的生动图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的精神激发伟大的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中华大地上无论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领域,还是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方面,无论是党内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还是党外各族人民群众,无论是老年和成人群体,还是青少年未成年群体,都不断地持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已经和正在孕育、生长并释放出道德实践的巨大正能量。未成年一代脱颖而出的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和舍己取义先进典型,老年一代呈显出来的红心依旧、壮心不已的最美黄昏,成年一代涌现出的无数敬业标兵和道德模范,党员干部中表现出了的党的优秀儿女和人民公仆,无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巨大的时代正能量,无不给人呈现出民族向善、举国扶正的壮哉场面。这就是当代中国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就是时代正能量及其所造成的民族道德实践运动。它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逐梦的不竭动力,还是推动中国梦不断实现的重要条件。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但只有当其真理性、科学性进入和深入到中华民族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心脏和灵魂的时候,才能激发起全民族捍卫真理和追求美好的无限激情,才能普遍地形成党和人民实践优秀道德的坚强意志,才能现实地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切实的行动。在此条件下,当代中国全民族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标准一致的道德实践运动,才能不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和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