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0日 部门/单位:区域经济教研部 文:刘航 图:- 签发人:江世银

    我国于1998年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之后,城镇化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开启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以质量为导向的新阶段。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目前,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已经基本进入尾声,未来城镇化会向中西部地区推进,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2]。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尤其是为数众多的西部大中小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会不断提高,因此,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现有水资源禀赋水平下能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程度,即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是保障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之一。

    成都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成都市在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2008年,成都市颁布了《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条例》提出了“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并分别重点针对城镇和农业的节约用水管理进行了规定。2014年10月31日,《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办法》决定以每五年作为一个考核期,对各市区县采取评分考核的办法,且不合格地区将会面临暂停部分建设项目审批的严厉处罚。

    一、成都水资源供需现状

    2001-2012年,成都市水资源总量由72.71增长至82.0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则由712.92降低至698.94 m3,说明虽然水资源总量有一定程度地增加,但是由于人口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幅度,仍然表现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的总趋势。

2001-2012年,随着成都市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成都市的用水总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2012年,成都市的城镇化率由34.79%提高至61.08%,提高了26个百分点,相应的,用水总量也由430600万m3上升至644322万m3,上升幅度接近50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当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时,用水总量则会增加大约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01-2012年,成都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分别由270822、105617、54161万m3增长至301400、124409、77289万m3,增长幅度分别为11.29%、17.79%和42.7%,不难发现,虽然生活用水在成都市用水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

    二、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承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水资源紧缺现象显著

    2001-2012年,成都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高值为2008年的899.85m3,最低为2006年的553.38m3。根据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当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500-1000 m3区间时,为重度缺水,不难发现,2001-2012成都市一直都处于重度缺水的范围,而对应的人均用水量却在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422.2 m3上升至549 m3,可预见的是,随着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新增的城镇人口在摊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总用水量,使水资源紧缺现象进一步凸显。

    2)水污染问题突出

    2012年,成都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量73120.62万吨,较2011年增加5971.44万吨,增长8.89%。目前,成都市境内的岷江、沱江、南河、西河等主要河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除了地表水外,某些区域的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

    3)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提升空间

    2012年,成都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为79.16 m3,比上年下降9.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9.5 m3,下降17.45%,虽然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成都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2012年,天津万元GDP用水量已降至20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降至9 m3。可见,成都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三、提高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对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制约愈发显著,为了提高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教育,包括在特定区域悬挂和播放节水标语、展板、横幅、LED短片等,全方位地宣传成都市水资源情况和节水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向居民免费发放节水宣传材料、指南和小贴士等物品,使居民了解日常节约用水的各种途径,增强居民在节水方面的常识,为节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二)加强节水的管理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以《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全面推进节水的管理协调工作。

   (三)大力提高用水效率

    第一,农业用水方面,作为水资源需求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始终占据着成都市用水量40%以上的份额,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实现农业技术、基础设施、作物结构等三方面用水效率的提高;第二,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第三,生活用水方面,主要有赖于公民节水意识的提高。

   (四)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水价作为水资源调整配置的杠杆作用,在全社会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即针对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利用市场机制来对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