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规划建设班 依当措
今天,我同茂县南新镇的同志到该镇罗山村、凤毛坪村、绵簇村开展调研工作。通过今天的调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村寨里洋溢着享受好日子、好生活的幸福感,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广大群众对我们寄予的深切厚望。

一个高半山村寨的华丽转变
罗山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农户183户、752人,耕地面积1500余亩,全村村民散居在海拔1700米-2480米的高半山。在调研过程中,看到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生活水平,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近是我州的“州级贫困村”。 为了摘掉贫穷的帽子,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引进10000余株脆红李幼苗进行试种,相继建立了罗山村脆红李种植基地以及脆红李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在2010年就实现了三个突破,即水果产量突破100万斤;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如今,罗山村党员干部又在积极尝试林下产业发展,拓宽产业渠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罗山村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为民办实事的一腔热忱。
一个后进村村寨的快速发展
凤毛坪村有2个村民小组,共计221户,790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由于发展资源受限、班子成员不齐心等原因,是该镇曾经的后进村,然而现在该村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小窥,村内发展一片欣欣向荣。而快速发展的原因,仍然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认识和实际举措。该村通过抓班子强队伍,让支部作用显出来;修水窖保增收,把水利设施建起来;建道路促畅通,把致富路修起来;调结构兴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这“四个来”,让群众生产生活、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转变。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75.0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50.38万元),较2013年增加353.82万元;人均纯收入8073.76元,较2013年增加2243.23元。凤毛坪村的迅猛发展,更多的让我们看到了镇村干部团结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也看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建设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看到一个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户贫困群众的悲与喜
下午,我到绵簇村看望了一户贫困户,这个贫困家庭共有5口人,除了两位年老的父母,两个儿子都患有精神疾病、女儿已经外嫁。在探望的过程中,这位老母亲一谈到家里的情况,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哭述心中的委屈。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深感两位老人对子女的担心和无奈,同时也流露着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感谢之情。让我欣慰的是,这户贫困户已经纳入了精准扶贫对象,对其实施政策兜底予以帮扶;镇村党员干部及周边邻里都多次采取送钱、送物,生活上关心关爱等方式予以照顾、帮助。这不仅让我感到满满的正能量,更让我体会到干群之间、邻里之间浓浓的情谊。
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
通过今天的调研,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边远民族地区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也正是因为拥有无数基层党员干部“为了一方百姓,为了这片厚土”的胸襟,才有了克服艰苦条件、忘我奋斗的坚定信念,也才有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巨大战斗力。在省委提出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我坚信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