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区,历经20多年发展,已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10月22日,产业园区班冒雨前往苏州工业园参观学习。同学们与园区规划部门专题探讨了园区规划;参观了园区规划馆;实地考察了园区业态布局。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园区的认识,同时收获了以下体会:
一是园区开发应当坚持规划先行,确保适度超前。“规划即法”是苏州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园区科学布局了工业、商贸、居住、交通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程序,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和“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规划管理制度。园区规划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的总体发展规划具备长久的战略前瞻,一次规划20年不变,并先后制定300余项专业规划,为园区赢得了后发优势、空间布局。20多年来,规划图纸上的每一处线条和每一个色块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正是这位“图上法官”的威严,使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工业用地、商住用地,还是公建配套设施用地,都严格按照规划用途使用,切实杜绝了开发建设的滥权、随意与盲目。如今,这片288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一座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协调共赢的“非凡城市”。
二是园区发展应当力推创新平台,打造人才高地。作为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一直走在创新创业的前沿。金鸡湖畔累计集聚国家级研发机构795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8人,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过380万平方米,园区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一步步发展成为知名的创客天堂。“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科技金融不断加强,46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认缴)资本规模超800亿元,目前已经有40家创新型孵化器落户,合计孵化面积3.4万平方米,免费工位3500个,集聚了启点咖啡、36氪、创客邦、蒲公英等“国字号”孵化器,初步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金鸡湖创业长廊”的格局。
三是园区转型应当突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结构。20多年来,园区主动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过540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80亿美元,其中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7%、59%,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值保持年均30%左右速度快速成长。服务经济加速繁荣,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GDP比重达到42.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1%,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累计达到70家,集聚金融类机构超过700家,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