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产业协同发展班高校阶段学习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 签发人:魏跃忠

自10月10日进入中山大学以来,产业协同发展班45名学员们,遵照黄建发部长在开班式上的讲话要求,肩负着产业兴川责任和嘱托,在跟班考察员袁筱林副处长的带领下,铭记中山大学校训,紧扣产业主题“博学”,坚持问题导向“审问”,立足工作实际“慎思”,对照新的思想“明辨”,做到知行合一“笃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强烈的求知欲望、优良的纪律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培训中。

40天来,学员们先后聆听了37位老师、46堂精彩的专业课,教学课时达184学时;参观现场教学点15个;集中收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组织研讨交流2次,45位学员进行了发言;开展学员论坛4次,40位学员进行了交流分享;编写简报27期、撰写心得体会45篇;在省委党校报和决策咨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在蜀光网上发出动态13期,编写微信公众45篇,2名学员关于学习十九大的发言被《四川日报》采编。组织了“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主题文艺联欢会、开展了班级集体体育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念、拓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了产业协同发展班全体学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学思践悟,提升政治站位

在十九大期间,全班学员集中收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并组织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结合老师授课与考察调研,持续开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微信群和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全体学员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干劲。大家一致表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结合起来,立足岗位实际,推动事业发展。纷纷表示:要做学习贯彻的先行者,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做历史使命的担当者,更加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行动有力。要做伟大事业的实干者,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学问并重,拓宽专业视野

全班学员积极投入教学之中,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认真听讲思考,并不时积极提问,师生交流互动,求知热情高昂。整个教学内容全面丰富,主要包括:宏观视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创新驱动、绿色共享经济和总部经济等六个模块。既有国际局势分析与国家安全、“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中国西部的产业机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湾区建设与港珠澳协同发展等宏观视野的系统教学,也有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链打造、当前金融热点解读与政府投融资管理、城乡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实践经验分享;既有对自贸区改革指数创新解读、工匠精神、互联网+、绿色经济、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共享经济等前沿课题的精准剖析,也有国学智慧与干部修养、博弈论与决策管理、领导干部阳光心态与情绪管理、科学养生与健康管理的讲解探讨;既有讲台上老师妙语连珠、丝丝入扣的精彩讲授,也有师生间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思想碰撞。通过精彩纷呈的专题教学,全体学员深刻感受了中山大学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的学术思想、务实的教学风范,收获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知识,收获了领跑行业、时代前沿的新成果,收获了一览众山、站高谋远的新视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学以致用,探讨发展新路

在现场教学上,按照课程设计要求,组织全班参观国家级产城融合典范增城经开区、科技创新的领航企业华为公司总部和华大基因公司、开放创新示范前海自贸区、简政放权代表佛山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先驱海珠湿地等,感受建设成就,体会差距差异,探寻发展新路。通过考察调研,学员们深深体会到:要学习广州、深圳等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等经验,高起点谋划四川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产业“三个支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开放合作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关联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建设成果、简政放权、推进互联网+政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让巴山蜀水变得更加美丽。

四、学学相长,互相启迪促进

坚持把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之中,从不同的视野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学员们又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案例,上下结合、学深悟透,把握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掌握蕴含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围绕着学习内容,学员们边学边思,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了4次“产业兴川”学员论坛。40位上台交流的学员极其认真准备学员论坛交流发言内容,精心编排了PPT,既展示了学员风采,又达到了学学相长得目的。在学员论坛上,学员们围绕“宏观视野下的四川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多点多极战略下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思考”等主题,学员们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四川产业发展新体系、传统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分析、纺织工业的新标签新符号、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精准扶贫的实践、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美丽四川、境外投资促进工作的探索和思考、发挥巡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展开互相交流、互相启迪,论坛既有理论上的分析解读,又有实践的经验启示;既放眼国内外发展前沿,又立足四川产业发展实际;既有详尽的数据说明,又有典型的案例剖析。与此同时,学员们通过课堂内外讨论、会餐时间交流、发送微信资料、分享PPT、小组总结每周学习情况等方式,积极交流、学学相长,分享思考的新成果新体会新感悟。

五、学养宜彰,展现学员风采

在校园内外,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提高学识修养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员们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黄埔军校等地学史以明志,在参访中感悟历史的沧桑,思索历史的规律,感悟信仰的力量,思索信念的源泉。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党员干部,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凝聚合力。开展了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一月中大人、一世中大情”校园集体生日会。学员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成立羽毛球、游泳、快步走等运动小组,在活动中强健体魄、砥砺意志,焕发了青春力量,增强了团队合力。一些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中大陈寅恪故居、孙中山纪念堂、广州博物馆等,到深圳、珠海、东莞等地考察,感受广东这一方水土深厚的历史人文,聆听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时代脉动,提高自身的综合学识修养。学员们坚持与纪律同行,让纪律通行,与自律并行,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学习纪律、生活纪律、廉洁纪律、作风纪律和请销假纪律,确保了在广州学习生活期间的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树好了四川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盘点这些点滴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是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的关心重视,跟班考察员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计划,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的浓浓关怀之情。二是中山大学的全力支持,选择一流的师资授课,中山大学李善民副校长出席开班式并亲自授课,帮助联系一流的园区、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为我们提供优越了的学习条件。三是在袁筱林副处长带领下,班委科学民主管理,制定本阶段具体学习方案和纪律要求,并根据实际采取“每日归寝报告”“学员随机抽查”“定期谈心谈话”机制,将考核范围覆盖学习全过程,把纪律变成“铁律”;在课堂上尊师重教,一丝不苟聆听老师授课,课堂纪律严明,得到了多名中山大学校领导和教授的普遍好评;在生活中严守纪律,按时归寝,按时就餐,部分学员还克服了生病、饮食不适等困难,坚持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四是全体学员团结友爱,学习上互帮互促、生活上互助互敬,对生病的学员,同学们嘘寒问暖;在班级建设中,许多学员默默奉献、勇挑重任,为了写简报、为了交流发言,常常挑灯夜战,无怨无悔,全班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

高校之行,满载而归。我们潜心求学问道,收获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显著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饱含感恩组织培养之心、铭记产业富民兴川之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夙夜在公、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主动参加下一阶段实践锻炼,积极建言四川产业协同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