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政法系统班提出推进四川彝区依法治理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7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政法班 签发人:魏跃忠

11月21日到12月6日,政法系统班分为四个小组,分赴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普格县、越西县等四地开展调查研究。各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掌握实情,了解民情,探讨问题,寻找对策。通过调研,围绕推进四川彝区依法治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建设法治凉山,重点调研彝区立法保障问题

近年来凉山州地方立法工作突出民族特色,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出发,先后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0件,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依法治州的深入推进和开始行使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针对当地特殊的州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加强立法,对推动凉山彝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脱贫奔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价值。

承担该课题的第四小组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盐源县强制戒毒所和凉山州“绿色家园”产业园、康复社区,考察了彝家新寨、螺岭彝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情况,到礼州镇田坝村、桂林村田间地头考察研究涉农法律法规落实等问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情民意,先后在凉山州人大、凉山州政法委、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座谈会。

通过考察调研,第四小组学员认为加强立法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建议在州人民政府法制办增设专门立法科室,在市(州)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部分编制用于充实加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力量。第四组还建议,适应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应重点启动和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补充规定、凉山州全域旅游发展、凉山州“德古”纠纷化解条例以及西昌市城市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

二、围绕建设平安凉山,重点调研依法打击整治外流贩毒问题

近年来,凉山外流贩毒形势严峻,呈现出跨区域、动态化、智能化、网络化、家族式、职业化等特点。外流人员贩毒点多面宽,管控困难,严重影响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越西县外流贩毒被省级层面挂牌整治、通报,还被国家层面挂牌为毒品滥用重点县。

承担该课题的第一小组深入凉山州、越西县两级政法、统战、公安、检察、信访、国土等有关部门和越西县越城镇沙沙普村及西城社区、瓦岩乡前进村、白果乡桥勒莫村、普雄镇呷拖村、五里箐乡等乡镇村社,深入调研外流贩毒管控情况、走村入户看望慰问贫困群众。

针对调研考察中发现的问题,第一小组学员建议:强化打击惩处,构建“陆邮空网”立体查缉体系,坚决震慑遏制高发态势;细化台账,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控,全力吸附本地高危人员;抓住流入地流出地两个关键环节,强化区域协作,构建全链条治理新格局;强化综合治理,总结推广“十户联保”、家支禁毒等做法,形成标本兼治“一盘棋”;大力实施人才援助计划,全面落实禁毒工作“摘帽降级”党政责任制,强化禁毒工作保障。

三、围绕建设美丽凉山,重点调研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问题

凉山彝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凉山又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压力大,依法治理生态环境任务重,在统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承担该课题的第二小组学员通过实地调研邛海、彝海、大桥水库、冶勒水库、锦屏电站环境管理情况,查看灵山、冶勒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情况,考察安宁河流域稀土工业园区、牦牛坪矿山开采、宏模镇油橄榄生态农业、复兴镇乡村生态旅游、漫水湾镇彝家新寨建设、县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情况,走村入户了解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与州、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第二小组学员建议:坚持生态立州战略,将绿色发展作为全州以及各县市加速腾飞的根本出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统筹彝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整治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分层推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着力建设一批美丽社区、美丽校园、美丽企业,打造安宁河流域绿色产业带,夯实绿色发展环境本底。

四、围绕建设和谐凉山,重点调研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问题

凉山彝区正加速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纠纷频发,特别是彝区受“家支”等因素影响,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传统矛盾居高不下,而征地拆迁、土地财产等纠纷呈上升趋势。如何立足民族特点,构建相互弥补、相互合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四川彝区社会治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承担该课题的第三小组在普格县分别召开公检法司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两个座谈会,先后到大坪乡及底古村、花山乡、城北社区、特补乡特补乃吾村实地调研,走进洛乌沟人民法庭和花山乡派出所、司法所及普格县电力公司了解情况,走访州委政法委,州、县司法局,县群工局,与乡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座谈做群众调解工作的心得。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第三小组学员建议:一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引导彝族群众增强现代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要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社区、村(居)委会调处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建立完善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工作机制,发挥好整体功能。四要规范和引导“德古”等民间调解,既要注重发挥“德古”调解在化解民间纠纷的重要作用,又要坚决制止出现违法调解、超出调解范围调解和不公平调解。

6个县(市)19个乡(镇) 16 个村实地考察,29个州及以下机关单位、14个企事业单位的走访座谈,7场宣讲活动,17次专题座谈会,26次小组集体研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严谨作风,体现的是递进培养培训脱胎换骨式的能力素养。政法干部班学员们,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将继续把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收获凝聚成调研成果,为建设美丽和谐法治平安凉山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