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党校期刊在党的意识形态战线中的阵地作用
周建瑜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特别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为此,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处于意识形态工作一线的党校期刊更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党校期刊;意识形态;思想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一论述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也是直截了当地明确了包括党校、党校期刊在内的宣传思想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使命。
一、强化阵地意识,在“两个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个事关”,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党校期刊处于意识形态工作一线,必须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在使党校成为红色学府、信仰高地、决策智库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称。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社会思想领域仍然存在着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各种挑战。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和国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面临着新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文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对文化知识的控制将成为各国竞争的一个焦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际政治的本质并未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逐步崛起充满疑惧,看成是21世纪对他们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为此,他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技术实力为后盾,以人权、自由、民主和文化传播为借口,以“西化”、“分化”为策略,以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为隐蔽战场,全方位地实施渗透性的进攻,妄图延缓或打乱中国走向强大的历史进程。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台独分子、民族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等对中国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加上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贫富不均的现象,存在着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从而造成社会动乱的隐患。个别人很可能打着学术上“双百”方针的旗号,企图利用学术期刊这块阵地宣传反动的学术观点,搅乱人们的思想,从而达到通过文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是敌攻我守,对手总是在预设话题,制造事端,让我们疲于应对,疏于防范。这样下去,难免因百密一疏出问题。要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执政党必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党校期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部门,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担负着重大职责。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校期刊,必须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方略,争取战略主动。党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反映在党校期刊就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栏目,每期都必须登载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并且应该占较大比重;必须认真对待,精心选稿,细致编校,以研究实践问题带动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实践研究的气氛搞得浓浓的。积极宣传、贯彻在崇高信仰的引领下,党所制定的真正代表民意、赢得民心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校期刊编辑要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提高战略预置水平。深入研究政权被颠覆的危险来自于何方,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来自于何方,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来自于何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来自外部的一切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攻击行为,都要有反制措施;对于我们自身如何防止主流价值观被颠倒、党史军史革命史被抹黑、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被矮化等问题,都要及早制定系统性对策;始终保持政治立场,理直气壮地确立“三个自信”,坚守自己的意识形态,不“随风起舞”,不自乱阵脚。坚决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思想体系和基本原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的言论和观点;坚决反对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否定中国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观点。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每位采编人员的自觉行动,决不给任何错误言论、“三俗”内容等提供传播渠道。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把不符合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统统归于反马克思主义,那样只会四面树敌、孤立自己。当今思想界,还有大量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学说。在国内,思想理论领域学派纷呈、热点频现;国际上,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领域都活跃着形形色色的思潮,宗教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刻。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同各种思想理论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历史。【1】对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要斗争;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既要斗争,也要尊重、包容、借鉴、吸收。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从而凝聚起建设国家的伟大力量。
二、强化责任意识,苦练本领,履行好守土之责
党校期刊编辑作为先进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传播者、建设者,必须充分领会“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真理不去占领,谬误就会丛生。在这个事关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问题上,无论宣传思想工作的客观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立场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牢牢把握主动权、管理权、话语权,切不可大权旁落、丢失阵地、自毁根基。为此,我们需要苦练本领,在思想理论上、政治原则上、业务素质上强起来,履行好守土之责。
1.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攻坚克难、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党校期刊编辑必须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持理想信念和实践相统一,决不口头上讲马克思主义,行动上偏离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贯穿于学术研究和活动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坚决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要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作为神圣职责,热情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科学真理的传播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价值、制度的独特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讲清楚,坚定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前,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阐释好、宣传好,把讲话作为筑牢共同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要为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贡献力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把“中国梦”与四川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强大正能量。
2.守住政治这条生命线。党校期刊编辑要立足政治高度,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守学术的政治底线。一是坚持党性原则。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党校期刊编辑必须要有极强的党性,牢固树立党管意识形态的思想不动摇,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二是敢于善于反驳错误思想言论。在错误思想言论面前,不退缩、不逃避、不放任、不奉迎、不媚俗。勇于在众说纷纭中发声音,厘清是非界限,引导思想舆论。把党校期刊办成弘扬主旋律、集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三是增强政治家办刊意识,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旁落。切实管好阵地、管好内容、管好从业人员。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用一元统领多元,在多样中谋求共识。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同时,这些研究又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着眼于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关切,增强理论研究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3.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党校期刊编辑首先要武装自己。党校期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中国国情,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一批思想理论水平高,善于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深弄透。在理论宣传、理论阐释、理论研究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用群众看得明白、听得进去的话语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鼓励和支持党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只有这样,党校期刊才能真正发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阵地作用,真正担负起守土之责。
三、强化宗旨意识,正确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必须正确理解人民群众、人民利益的科学内涵。党校期刊必须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大力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科学观点,正确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所误导、所左右。具体到编辑工作中,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为作者服务的意识,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党校期刊面对的是素质高、范围小的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就发行量而言远远逊色于各种大众期刊。在出版界引入竞争机制后,党校期刊仍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办刊原则,把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风尚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党校期刊编辑必须坚持科研为民,积极主动关注民生,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和思想困惑,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确定科研选题、配置科研资源的出发点,把个人研究专长和志趣向群众需求倾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树立为作者服务的意识
作者是刊物存在的基础,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由作者的血汗浇铸的,联系作者、尊重作者、全方位地为作者服务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是对编辑最基本的要求。党校期刊编辑要有甘为人梯、甘当无名英雄、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奉献精神。本着对作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力争在保持作者和作品原创风格的前提下,帮助作者进一步完善稿件,使他们能够把最优秀的作品、最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贡献给读者,服务于社会,使作者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并从中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满足。编辑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确保自己所编发的文章有利于稳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对容易诱发社会波动和人心波动的文稿,要十分慎重,这既是为广大人民利益着想,也是从政治上为作者负责。编辑必须不断扩大自己在学术领域里的涉猎面,对一些相关学科进行宏观的控制和把握,同时选择一定领域进行微观的深度开发,提高自身的学术品位,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优秀“把关人”。
3、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读者是党校期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读者党校期刊就失去了市场,其社会价值就难以实现,所以读者的需求就是党校期刊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在服务读者中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统一。
党校期刊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分布在各级党校、科研院所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从事教学、科研和理论研究的工作者,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此。党校期刊必须及时提供有关各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提供一些学术水平高、思想观念新、信息量大的稿件;必须及时提供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新解读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刊发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对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文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一方面,党校期刊编辑必须让作者了解党校期刊读者对象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加强编发稿件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党校期刊编辑自身也要清楚自己的读者,除在组稿、选稿、发稿和版式设计等适合读者对象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参与办刊活动,使读者和编者形成互动关系。要经常作换位思考,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接受程度,考虑宣传的实际效果。在理论宣传方面,既不能随波逐流、低级媚俗,也不能脱离实际、曲高和寡。
总之,党校期刊编辑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以新世纪、新阶段党员先进标准为要求,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人类物质文明方面,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方面,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围绕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方面,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履行党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秋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求是.2013(10-01).
【作者简介】周健瑜,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
(责任编辑:杨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