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维度 —学习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部门/单位:公共管理教研部 文:江渝 图:- 签发人:朱恪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观察近年来党校的教学,对党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来说,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来看,其比重都有下降的趋势。探索党校如何加强党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的建设的问题,推进相应课程及教学的改革,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党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改革应在以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的选题要有所创新。目前党校的大多数这类课程名较空,选题过窄。或仅限于领导讲话中的言辞,或囿于文件的说法,或陈守一些教条,选题束缚了教师思考问题的空间和力度,也就大大的影响了其教学效果。笔者曾为高校开设过一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阐释的专题讲座课,取其名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命运与思想的创造性》,从选题到分析视角,从比较方式到论证材料,均与流行的讲法有所不同,教学受到了被培训对象的普遍肯定,引发了听者热议和思考。因此,党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的选题要有创新,题名也应作精心的设计。“求新”和“求变”是当今时代的精神,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课首先应该是一系列让人想听,而又愿意听,再到乐意听的课程。

  2.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应与世俱进。目前一些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课程,要么知识陈旧,形式较生硬;要么插科打诨,图过轻松愉快;要么案例“散打”,以偏概全,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课程面临着被边缘化问题。干部层面的培训,面临是价值观、世界观已定型的培训对象,要影响其对象,扎根于其内心,不能仅做点形式上的变化,如:搞点案例研讨、双讲教学、实训模拟等等。干部培训着力点应该是“内容为王”,是思想的交流,思维方式的重构。因此,当前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均须做大幅度的改革,改变过去教学“两张皮”的现状,每一门课都应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从“应该讲什么”,“期望听什么”,“能讲得出什么”等角度来设计,其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课才能有地放失,结出相应的果实来。

  3.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应有一定的学术回应性。从高华、杨奎松、沈志华等专业人士,到民间微博、微信,出自不同动机和出发点的挖掘党史、研究党情的人士不少,各类质疑声影响着相关理论的效度和认同度。党组织应组织相应的专家及专业人士给予一定的回应,不能无视干部们求知、求真,求善的内心需求,搞教学和科研的“自娱自乐”。提高社会各界对党的理论教育的认知性,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回应社会的关切,也是各级党委和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4.党性教育应融入某些专题课程中,增强学员们的政治定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推进,党的中心工作转变较快,党校的专题培训任务加重,这一现状,有目共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开展一定的知识、技能、政策方面,特别是思维能力拓展的培训和学习也是其重要的培训任务。因此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应走一条外延式扩展的路子,应尽可多的通过强化专题课教学中的党性原则运用,如分析问题中的价值观、信念以及使命感的强化,使之能内化为,干部们在政治思想上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问题判断上的政治定力;在推进党的中心工作行动中锐意进取,在为民服务行为中负有强责任心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力。

  5.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增加党性教育多元化渠道。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己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党性教育,早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公开课、幕课大量的采用,已成为人们获取专业知识,接受思维训练的重要渠道。因此,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应开辟互联网时代的新途径,在时政宣传和重大舆情中党的声音不能“缺位”。另外,微信、微博己成为了影响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仍至政治判断的重要形式。党校的党性教育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大咖”,打造这方面的“公知”群体;又如构建各类党内交流新媒体平台等等都是可能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