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放班学员袁洪)
今天是蹲点的第六天。一早起床,简单吃过早饭,便与荣丁镇的工作人员一起到贫困村入户调研民情。
在马脑村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顺着崎岖的通村水泥路走了半个小时进入村落。村间的小路泥泞坑洼,很快我们的黄胶鞋就变成了泥胶鞋。

走访的第一户户主叫周大成,47岁。他一脸笑容地迎接我们几个“不速之客”,我简单说明来意,他热情地带我们在院坝和厨房里看看。刚踏进厨房,我就懵了:这是厨房?四周墙壁崩裂漏风,破败的蜘蛛网吸附着厚厚的灰尘,来回摆动,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凹凸不平的泥巴地面,还有几个大坑……周大成80岁的妈妈正在阴暗的灶台前做饭,不起眼处一个浑身脏兮兮、流着鼻涕约2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望着我们。
看着老人沧桑的面容、愁苦的眼神,小孩怯生的神情、纯真的目光,一股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脑海里思绪翻滚,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和干部们说了些安慰的话语,详细询问了解他家的收入情况、养老保险、低保和医保落实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因为贫穷,周大成一直打着光棍,没有女子看上他。前几年,经人介绍娶了个半疯半癫还带有孩子的彝族女子,孩子就是厨房里的那个小女孩。我们没有看见女主人,老妈妈告诉我们,媳妇脑袋受过伤,经常发病,被锁链锁在房间里,以防她伤人。得知这些情况后,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着,脑海里不断分析着这个家庭致贫的原因:因病致贫,没有劳动力,也没有产业,更没有固定收入……离开时,我将几百元钱塞到老妈妈的手中,并反复叮嘱老妈妈要注意身体。老妈妈双手颤抖,泪水挂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她看着我,嘴唇抖动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我的心很痛,不由得想起了我越西的贫困乡亲,我是否都尽职尽责了,我想得心里发慌,感到压力重重。
像周大成一样贫穷的农户还有59岁的老人李青荣,因病致穷,儿子也债务缠身,现外出务工;凤凰村70多岁的朱蝉芳双老,病魇缠身,50岁的儿子先天痴傻,什么也不能做;桐林村的鲁相华、童明霞贫困状况都相类似。
我们一路跟乡亲们交谈,了解大家的看法和想法,听取大家的意见。非贫困户张书昌和李福光家,虽然不算贫困户,房屋修的还可以,但大家依然感到教育落后,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少。
返回的路上,我和镇村干部交流,都希望在产业扶持、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我也把我工作过的冕宁、越西两县的一些做法与他们交流,希望能有借鉴价值。
回到镇上,已经下午6点过了。一路走来,看到贫困户,心情沉重;看到村、组、镇干部忙前忙后,工作劲头足、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场面,我的心情又变得充满信心、充满希望。